短短两周,肥料价格一路高歌猛进,对于业内人士而言,颇有恍如隔世之感。疫情之下,春耕在即,肥市行情大波动原因何在?又会带来哪些影响?本期行情关注,记者对东三省肥市情况进行了调查了解。
肥价普涨是既定事实
众所周知,年前受环保*策、运费上涨等因素影响,肥市整体处于“寒冬”状态:企业开工有限,厂商交投不佳,尿素价格跌至最低点,磷肥需求不痛不痒,复合肥行情长期疲软,冬储进展受阻······可春节后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,以及逐渐逼近的春耕步伐,使得近期肥市行情发生了较大的变化。
湖北祥云(集团)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东北区域公司经理王正兴告诉记者,最近氮、磷、钾以及复合肥价格都在上涨,他直言:“大颗粒尿素涨价速度是比较快的,目前价格已经超过去年同期,主流出库价在2150-2200元/吨;磷肥和去年相比每吨上涨了100-150元。”
爱尔法农业科技(辽宁)有限公司李飞也向记者透露:“近20天公司已经调了3次价格,复合肥累计上调250元/吨左右,主流产品48%含量的高氮复合肥在2400元/吨,而年前价格在2120元/吨左右,每吨涨价近300元。”
据业内人士分析,虽然近期肥料涨价较快,但是涨价快是环比来看,同比来讲价格并不算高。以含量为64%的二铵为例,在近期涨了近150元/吨后,价格已经达到2550元/吨,而于去年同期则为2950元/吨,同比价格反而下降了400元/吨。所以,此次肥料价格涨幅是在合理区间的。
王正兴也表示此次价格回暖实属理性回归,因为之前磷肥产能全国处于过剩状态,恶性竞争激烈,导致价格偏低,而现在货源渠道少了,短时间供货紧张属于正常现象。
看来,肥料价格普涨已经成既定事实且在合理区间,那么,东北地区春耕又有哪些特殊性呢?
东北地区肥市的特殊性
时至3月上旬,全国春耕备肥工作紧张有序开展,虽然肥价普遍呈现出上涨态势,但南方和中原地区的化肥交易依然顺畅,而相比之下,东北地区化肥市场却稍显紧张,局部地区货源还未完全下沉到基层市场,为什么东北地区化肥市场会出现这种情况?
首先,东北地区距原料地较远,运输困难。王正兴坦言:“受疫情影响,湖北地区向东北地区发货是相对困难的,湖北省基本处于封闭状态,发货很少。2月1日起,公司全线停车,工人放假回家隔离。3月,随着疫情的好转,*开始支持农资企业复工复产,我们正在在逐步恢复生产当中。”据王正兴介绍,从湖北运肥到东北物流限制是较大的,如果单靠火车运输,铁路订单压货太多,目前已经压了1万多吨的货要走出去,火车运输压力极大;水运则时间太长,开始装船往南京,到鲅鱼圈港,运输大概时间在22到25天,货物从到江苏港途径南京、扬州、南通、江阴、上海等多个港口,且装载工人需在家隔离,到港人数有限,这对水运来说也是一大障碍,到货期至少会延迟1个月。所以,目前南方企业接北方订单是极为谨慎的,主要怕运输时间期延迟不能保证及时到货。
其次,东北地区是一季种植区,春播时间短,备肥时间紧。李飞告诉记者,东北4月下旬春耕全面启动,所以现在正是集中备肥阶段,但价格的快速波动使得很多厂家处于小心翼翼地拿货状态。他说:“还有一个月的时间春耕就启动了,所以市场的肥料缺口是很大的,但由于目前原料价格涨速快于复合肥价格涨速,所以复合肥生产厂家也是不赚钱的,现阶段只能是谨慎生产,其实很多厂家的操作方式和我们是一样的,都是小心谨慎为主。”
此外,农民购肥积极性也不高。3月10日,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(CPI)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(PPI)数据。2月份,CPI同比上涨5.2%,涨幅比上月回落0.2个百分点;PPI同比下降0.4%。专家表示,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价格走势形成了较为复杂的冲击,当前,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,部分农产品价格略有回落,全年CPI大概率呈现“前高后低”格局。农产品价格不高,对农民来讲打击较大。而且东北地区,受疫情影响,2月粮食无法进行正常交易,所以至今资金无法回笼。李飞告诉记者,因无法流通,农民手里很多粮食都发霉了,年前还有很多玉米水稻没有及时出售,尤其是玉米,所以百姓种粮整体积极性不高。不过,也不必过度担心,因为国家队已经出手了,今年国家粮食收储已经全面启动,已经提高了粮食价格,目前玉米和水稻每吨均涨了100元,将在一定程度上调动百姓用肥积极性。